靳埭强:钟情山水 妙法自然
靳埭强:钟情山水 妙法自然
——“两地三代四十载,靳刘高设计40周年纪念展”
靳埭强
专访人物
靳埭强,业内称呼他为“靳叔”,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他是国际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设计奖创办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是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吉林动画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客座教授。靳氏的作品在本地及海外获奖无数,是首位设计师获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唯一设计师获颁赠市政局设计大奖、首位华人名列世界平面设计师名人录、并获英国选为二十世纪杰出艺术家及设计师。其艺术作品常展出海外各地,曾在英国、美国、德国、芬兰、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地多次策划及举行个人展览。
1942年生于广东番禺,1957年定居香港,1964年开始研习艺术与设计,从伯父征天习素描与水彩,1967年进修王无邢策划任教的设计课程,并开始从事设计工作,同时跟随吕寿琨先生学画,1969年开始水墨画创作,曾为一画会会员,不断探索新路,是香港新水墨运动的活跃分子。
2016年9月24日,“两地三代四十载,靳刘高设计40周年纪念展” 靳叔发表开幕式演讲前夕,小编有幸采访到靳叔,展览背后的故事、靳埭强设计奖创作思路以及靳叔的水墨创作心得统统都在这里,背后的故事,“靳叔说”,大家听,准备好了吗?
此次展览日期为9.25-10.9.2016,10:00-18:00 ,展览地点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层。
Q:「两地三代四十载」记载着三个不同年代的设计人,在一个拥有四十年历史的空间中碰撞出的艺术火花,能不能为我们解读一下两地、三代、四十载?
靳叔:1975年,也就是四十年多前,公司就成立了,当时公司叫新思路设计,之后先后更名为靳埭强设计公司、靳与刘设计公司,在2013年正式更名为靳刘高设计,直到今天,不同的年代,公司名不同,但是整个公司的发展已经有四十年了,这是“四十载”的概念。起初,公司在香港创业,2002年,在深圳有了分公司,这是“两地”的概念。我是第一代,刘小康是第二代,高少康是第三代,合伙人已经有三代人了,这是“三代”的概念。
Q:三代人在做设计的时候,会有哪些碰撞点?
靳叔: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我的合伙人是与我同辈的一些朋友,直到1981年刘小康加入公司。他与公司很有缘分,当年刘小康来我公司实习时还是学生,但学生时代的他已经看过我的很多设计作品以及文章,并且有意愿去学习设计。学业完成之后,他就要求来我公司工作,这一份工作坚持了八年左右,他的能力很好,之后我就请他不要走,留在我公司做合伙人。现在他也带学生,他的学生毕业了也来我们公司工作,发展很好的,我们也留在公司做合伙人。我想,新一代人的思维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因此,三代设计人在一起的碰撞是三代人之间代代传承和互促创新的一种关系。
我很欣赏五星设计公司的公司理念,他们是国际很出名的一家公司,有很多合伙人,比较庞大,但并不是家族传承式的合伙人。这种理念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觉得一家设计公司的水平与整个公司的经营态度、经营理念密切相关,想发展成多元化的形态,就需要不同类型的设计师来共同开发市场,换句话说,一家公司里面要有大师,要有高手,各自施展力量才能建好这个平台。
所以我一开始创办公司的时候,都不是期望自己独自来做一家公司,都是有合伙人的,最开始的合伙人是同辈的,后来合伙人要离开香港了,同辈的创业人离开了,我就想看一看后辈中有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找到第二代合伙人,现在我们已经有第三代合伙人了。
Q:为什么要举办「两地三代四十载」这个展,初衷是怎样的?
靳叔:我觉得这种传承的关系应该会被很多人认可,很多人认为我们做的很成功是因为有三代人的传承。我个人的展览办过很多了,香港和大陆等等很多地方都办过。当年“靳与刘设计”在香港办过展览,那时候,“代代传承”并没有成为一个会引人注意的概念。
如今,有了三代人,四十年的公司,我们再把传承的概念以展览的形式呈现出来,我觉得很有意义。现在我应该退休了,不管公司的业务,商业方面我也基本不过问了。但传承让我们的设计理念和思维一直延续着,并不会因为我退休而有所改变,这是很重要的。
Q:您对这个展的最终预期是怎样的?
靳叔:我们把40年来我们做过的、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现出来,希望年轻人不只是看眼前的东西,也看历史,时常回顾我们走过的路,去探索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这是一个层面;另一方面,我们三代人做过的文化类、商业类、公益类的海报,反响很好的作品,汇总在这里做了展示,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Q:您参与此次展品的选定了吗?选择标准是怎样的?
靳叔:这个是一定要参与的,80年代以来,经历40年的一些代表作品,我选择了一百多份作品,呈现的内容比较丰富,题材也各有不同,作品里能够呈现出我个人的创作态度和风格,包括生活的、文化的和中西方的、现代的等各方面的融合。
刘小康有过人的、充满朝气的创作思维,不但体现在中西方文化认知方面,也体现在社会的公共艺术的多元化空间创作上。他过去几年专注于研究一些工艺,比如说竹子做的灯笼,利用竹子这个工艺去创作新作品,呈现他对传统文化、本土工艺以及对生活的完整诠释和呈现。
高少康有一件作品非常值得一看,纪念辛亥革命的时候,他参加一个项目,用图腾创作来表现出对那些革命先烈们的怀念,他做了一百多个,非常棒。高少康将图腾衍生出很多产品,而刘小康是研究工艺,把它作为装饰艺术运用在庞大的场景中,这也是他的过人之处,我们三个人,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领域,都是对过去进行的不同层面的探索,所以,我觉得这个展览是多层次的,可以慢慢体会品味的。
Q:今年靳埭强设计奖的创作主题——茶 是通过网络征集来的,您是怎么看待中国的“茶”文化?
靳叔:我的设计奖已经有很多年了,自从我承办时起,每年我都要选一个主题去让学生们发挥创意,这个主题是和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年想一个,这几年公开征求主题,今年从网络征集来了“茶”这个主题,比较生活的一种民族文化。我希望学生从学生时代就关注民族的文化,从自己的生活以及对文化的认识理解里找创意,这种创意思维会给他们带来丰富的果实。
在我看来,茶这个主题很平易近人,很生活化,对学生而言,应该没有那么高的难度,因为它和我们的生活有关、层面也很广泛。比如说茶叶的品牌、包装、器具、生长、产茶的地方、卖茶的商店等等很多方面都可以拿来做创意。
如果更深一点,茶对中国人的影响,涵盖生活态度这种精神层面也可以用来做创意。它的创作空间很大,不离地,很接地气,不难做出很好的东西。因为每年我们有不同的主题,有时候主题虚一点,年轻人比较不容易想到一些创作点,但今年的我会觉得相对容易些。
Q:以往,靳埭强设计奖都是邮箱投稿,今年初次尝试线上征稿系统,您对这个改变是怎样的态度?
靳叔:我觉得这种改变是很必然的,新时代我们不应该排除各种尝试的机会,线上征集更方便大家参与大赛,我觉得挺好。
其实,这些年,我们也做过不少尝试,比如之前有一个包装杂志和我们合作,后来我们合作做了包装奖。官方出一个题目,以包装设计为主来进行创意设计,这也是一种合作尝试。其实我们期望探索出一些更合理的赛制,比如2012年,我们开通了专业组,之前只有学生能参加的大赛,调整成为,凡是低于40岁,就可以参赛,我觉得这样更合理。
Q:您依旧在坚持水墨创作吗?现在有了新的创作方向吗?
靳叔:水墨创作的时间跟我做设计师的年代差不多长了,我从1967年开始当设计师,1969年开始创作水墨画,直到现在我每年都会出新作品,还在坚持我喜欢的水墨画创作,近八年我已经不做商业的工作了,我希望多一点时间去做我喜欢的事物。不同年代,能为水墨创作带来不同的思路,我一直在尝试。
最近的十多年我在尝试书法和山水融合,这是一个系列,叫“无中生有”。无山见山,无水见水,本来无的,能够见,这是无中生有,这是佛家精神的一种体现。这系列作品源自一个邀请展,我和几位设计师共同来做,以“无中生有”做文字设计的海报。怎么样表达无中生有呢?最初我是想不出来的,后来看了一篇散文,里面提到的两句话启发了我,怎么能够做无中生有呢?眼前没有东西,你能创作出东西,这已经是无中生有了,我就把这种理解借助山水表达出来了。
Q:您今年已经74岁高寿了,什么是您一直坚持创作的理由?
靳叔:因为这个是我的梦,小时候爷爷影响了我,我就梦想当艺术家,但我的梦想并不是当设计师。只是后来学了设计、有机会做设计师,觉得设计还是有机会发展的,所以一直坚持下来。学艺术、追求纯艺术的心一直都没有改变,我也不会放弃,我觉得应该有更多年轻人来学习艺术,我也愿意把我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希望我能有越来越多的时间来追求水墨,希望能创作的更高,更好。
Q:您如何看待中国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靳叔:我觉得全世界的设计师都跟他们自己的文化有关系,不需要怀疑我们的中国文化,我觉得中国文化一定能让你的作品有丰富的内涵,所以我一直没有放弃过。最初我做设计的时候,也会看西方现代的东西,后来我想,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自己的精神面貌?重新看我的设计,反思我的设计是要给什么人用的,找到与自己的文化生活相关的创作点,慢慢就会有很多中国文化的素材加入进来,但中国文化应该不只是一个素材,应该不只是一种元素和图腾,思想更重要。
所以我的很多作品里是包含很多意义的,不仅是表面看上去的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里面有我对人生的态度。
比如说邀请我去巴黎,为它创作一份海报,他邀请很多不同的世界各地的名家,我就把它变成了山水,把巴黎的铁塔变成中国的塔,中西配合在一起,与其它国家的设计师完全不同。
我去过一趟苏州,很喜欢苏州的园林,但园林里观光的人太多了,把它的美都破坏掉了,我看到很多人在庭园里面怪怪的,由此创作的这张作品。
这是文具与工具的题材,这是我思考很多问题的标准,有很多利用自己的感受、体验、经历来做的设计,有很多不同元素可以利用,生活里面的元素很多,不单只是中国的古老文字,还有当代设计以及外国的设计语言都可以拿来创作。也许你画的内容全世界都懂,但是我画的是和我个人相关的,表达的是中国人的感情,让个人生活与设计融合在一起是我想表达的。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您喜欢
- 2023年06月14日邱春瑞:不疯魔不成活|喜舍杯导师
- 2023年06月14日《远亲不如近邻》摄影展走进蒙古国驻华大使馆
- 2023年06月14日“两岸情”常州·台湾摄影交流33周年庆典作品联展开幕
- 2023年06月14日中国摄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重点工作综述
- 2023年06月14日欢乐果园携手国家地理中文网开启溯源计划,上线水果人文系列纪录短片
- 2023年06月14日“ 四時山色--党震水墨作品展”明日将在北京开幕,展现天命之年的丰沛之美
- 2023年06月14日浅析中国意象油画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 2023年06月14日许建康的人物画水墨新法:传神传情,写志思知,穷理尽性
- 2023年06月14日艺术不是靠逻辑生产出来的
- 2023年06月14日时代美术馆:以公共艺术联接 构建共生能量新场域